父愛與父權

                                                                         馮智活

2001.7.8

近日報載有一個小孩子先天性嚴重失聰,為了要讓他學習說話,他父親停了工作,每天教導孩子,整整兩年,最終成功。父愛是何等偉大!父親常以為管教子女,必須嚴苛,結果與子女關係疏離。假若以為子女只需由母親一方學習愛,父親只是管教,就大錯特錯。路加福音十五章浪子的比喻中的父親是慈愛憐憫寬恕的,是位慈父而不是嚴父。以弗所書六章四節道:「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是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提醒父親不要激怒兒女,《當代聖經》則翻譯為:「責罰兒女不要過於嚴厲,也不要過分苛求……」別以為嚴苛便是對子女要求高,過度嚴厲反而令子女失去信心,鼓勵及諒解比責罵更重要。保羅再次提醒:「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西321)。

誠然,管教是十分重要。有些父親卻把教養的責任放棄,交給了母親,有人更交給了學校。「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管教原是眾子所共受的,你們若不受管教,就是私生子,不是兒子。」(希127-8)請用愛心去管教,不是要表現父權,乃要表達父愛。睇一兩本關懷教導子女的書,時刻留意子女的心境是否快樂,注意他們與自己的關係,經常糾正自己(不單子女)不好的行徑,多鼓勵多欣賞多支持兒女,多點耐性,不要對子女過高的期望,以免令他們產生太大的壓力。無論子女怎樣,用愛心而不用憤怒去處理,必對無疑。

朱自清寫於1925年的散文《背影》打動無數心靈,所描述的只是他父親在火車站送別他時的一舉一動,父親囑咐他小心著涼、叫工人好好照顧他,橫過火車軌去買橙給他吃……朱自清想念的是父親的親切關懷,而不是父親的教導。身教比言教更為重要,如果對子女要求高(這是好事),那麼對自己也要有高的要求。多點放下高高在上父親的尊嚴,更能贏取子女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