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要愛自己

馮智活  

寫於 2000/3/10

        基督徒多談愛主愛人,有時卻忘記愛自己。包約翰所著《生活在愛中的秘訣》﹙道聲出版社出版﹚第一章提醒我們,人人都有一樣最根本的需要,就是:「深刻而真實的自我之愛;真誠快樂的自我接受;實在的自我尊敬,一種內心喜樂的感覺:『做我真好,做我真快樂』」﹙第5頁﹚

        作者是輔導專家,寫道:「恨自己和懷疑自己是摧殘人性、破壞信任、和平的人際關係的潛伏病魔。我確信人所有的精神病狀和道德罪惡都是源於這個共通的理由:對自己沒有愛心。」﹙第11頁﹚

       這真是很重要的提示。有人可以很積極地工作或幫助人,卻忽略自己的需要例如身體健康,講求工作表現的香港社會,容易忘記對自己要有愛心。包約翰道:「『你要愛你的鄰人像愛自己一樣』這句話的含意就是:你怎樣對待你自己,你才能怎樣去對待別人。用比喻來說,你自己和你的鄰人是同一組的禮品,要愛就得兩個都愛,不能愛一個恨一個。要明白這點,我們必須想像自己是別人……」﹙25頁﹚「只曉得關心別人,對自己卻冷漠無情,這也不是真正的愛。」﹙24頁﹚

        能認識並體會自己是有價值的,就能愛自己。作者指出,很多小孩子是在令父母滿意其表現時才感到被愛,他的價值才被肯定,這樣他的價值不在他本身,結果不能愛自己。「佛洛姆﹙Erich Fromm﹚在他所著《愛的藝術》一書?,寫道:『因為有優點,或是值得被愛而被愛,這種愛都有疑問:因為我要他愛我的人,我不一定能取悅他,所以我永遠害怕著:愛會突然消失。再者,所謂有代價的愛總令人覺得自己被愛並不是因為自己本身有甚麼價值;人家愛我,只是我取悅了他,而且分析到最後,我根本不是被愛而是被利用了。』」﹙14頁﹚

        我想到,愛自己不是人人都知道嗎?因為人本性是自私的。原來自私不等如愛自己,愛自己是自我肯定,接納自己。多少人因為自己的不幸、遭遇等而自怨自艾,只會羡慕或妒忌他人而不會認識自己的優點及價值。

        包約翰的書是難得的作品,深入淺出,將多年來的心理輔導經驗用淺白的文字來表達。他的其他兩本書《為甚麼我不敢愛?》《為甚麼我不敢告訴你我是誰?》﹙皆是由道聲出版社出版﹚同樣是佳作,值得細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