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的力量

                                                                         馮智活  2001.8.12

  耶穌說:『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路636

  經濟低迷,失業者眾,自殺上升,家庭暴力嚴重,每次聞悉悲劇,教人心酸。我們不願有悲哀,但慘事每每引發我們的慈悲心、同情心。每當知道有人患病,心中會不舒服。見到貓狗過馬路被車撞傷,也感難過。路見乞丐或露宿者,會覺可憐。

 

  別小看這份同情心,別以為這是人之常情,要好好培養並增強我們的慈悲心。有些人以為見怪不怪,天下這麼多窮人,便麻木不仁。見慣了人失業,醫院滿是病人,何苦要自己也要受苦要為他們感到不舒服,以為硬著心腸會較好。當人埋沒慈悲,就像埋沒良心一樣,難以發展人的善性,反讓惡性滋長。慈悲是行善之動力,因為別人受苦而不忍心,以愛心助人。慈悲心可分辨善惡,幫助弱者受害人,可以有動力尋求公義和平,化除社會罪惡,如歧視、貧富懸殊,更可化解種族衝突及戰爭。慈悲是力量無窮的。

 

  慈悲就是憐愛和惻隱,是憐憫、憐恤、仁慈、慈愛、寬恕。

  耶穌所講八福其中一福是『憐恤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太57)這處「憐恤」可譯作慈悲。憐恤是切身處地,體會別人處境,感受他人之心情、思想別人之見解。故憐恤自然產生寬恕。正如慈愛的父親必然是寬容的。耶穌教導我們要慈悲,像天父慈悲一樣(路636),之前就是教訓我們要愛仇敵,要善待他們,借給人不指望要償還。(路627-35


  耶穌見到病人,就憐憫他們,治好他們的病。(太1414)祂見很多人來要聽祂講道,『就憐憫他們』,開口教訓他們很多道理(可634)。祂見來聽道的人三天沒有東西吃,就憐憫他們,以七個餅幾條小魚給四千人吃飽(可81-10)。寡婦因兒子死了而哭,耶穌『就憐憫她』,安慰她,使她兒子復活。(路713-17)。讓我們多向耶穌學習慈悲、憐憫、憐恤,這樣生命更有力量。